台灣學生學習中文的心得


  國文算是五大學科中最特別的科目吧?明明是接觸最深最廣的學科,明明有著最為實用最為平凡的內容,分數總是兩極化,態度也是兩極化。和日常生活最貼近,學起來卻也最無力。大部分學生從型音譯到詩詞重組,無一不感到困難重重,選擇題賭機率,作文碰運氣,邊寫還邊囔著:國文就國文,說說也就是了,搞那麼麻煩作甚麼呢?或是感嘆:作者在寫詩文時哪可能想這麼多啊!

  事實上,就筆者身處的環境中,經歷國高中,對國文一科,每個班級狀況其實差不多:大概總有五個人,不見他特別研讀就有好分數;其他人卻晝夜苦讀也不見得能有多漂亮的成績。如果是校內考試,總有一些有讀有分的默書之類送分題,也就還好;可到了大考不但沒有送分的「背多分」先生,更是幾乎無範圍可言。一樣的概念能出的題目千奇百怪,有的人是得心應手,有的人卻是山芋燙手,一樣的情形屢見不鮮。和日常密不可分的國文,煞時間,骨肉為行路。

  一樣的教學一樣的題目,到底是甚麼原因造成如此懸殊的差異?興趣,很可能是元兇之一。一般來說,那五個國文成績優異的學生,大都有閱讀的興趣。從小,他們就手不離卷,閱讀範疇從廣泛到專精,閱讀內容從淺白到深入,最後下筆千言文不加點根本不成問題;其他人,從小一看到文字就怕,連報章雜誌都只挑圖片看,不懂的辭彙不求甚解胡亂帶過,一錯再錯,最後,碰到大考才發現自己才疏學淺腹中無墨,好不容易想為分數讀點書,卻是回天乏術…

  態度決勝負。學中文心態如何,閱讀的目的為何,直接決定了你的國文程度。學習中文,學的並不只是中文!一篇文章,你能看多深?幾行文字,藏著作者的內涵吶喊,是作者的吶喊;幾段篇章,藏著作著的情感,是作者的呼喊。你的吶喊,能撼動多少人?你的呼喊,能感動多少人?又,你能接受多深髓的內涵?能體會多真摯的情感?太多人多人,為賦新詞強說愁,為求分數強說熟,疏不知,這樣一點意義也沒有!這根本就是在糟蹋、作賤自己的文化!這才該愁…

  中文,是接觸最深最廣的學科,有著最為實用最為平凡的內容,卻同時藏著最深髓的內涵,最真摯的情感…台灣的填鴨式教育、絕對的考試升學制度,幾乎抹滅了中文存在的真意、本意…真正的中文,有多少人知道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