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生死一線間
作者:紀欣
出版社:商周
版次:初版
ISBN:986-7747-51-8

相關書訊:

  安樂死合法與否與死刑的存廢一直是爭議不斷的議題,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由各個不同領域探討安樂死與死刑的著作,從宗教到法律,再看到世界,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收錄各種說法,讓讀者能更完整而真實地看到安樂死與死刑。


內容摘錄:

  兩者均直接影響人命,是當代社會最引人爭議,最敏感的話題。雖然安樂死合法化及廢除死刑的訴求剛好相反,主張安樂死合法化者希望政府允許人提前結束生命,主張廢除死刑者則希望政府刀下留人,讓犯人保住性命,但任何對安樂死及死刑的辯論均涉及人對生命的看法,國家、法律與人的關係,更直接挑戰人的價值觀、道德觀、宗教觀。


心得感想:

  此書書名真可謂一語道破、一針見血,好一句「生死一線間」,是呀,生與死,說得白一點,不過是一口氣的差別,卻有著兩個極端點的差別。生命更是一切的根本,雖然有「殺身成仁」或是「不自由,毋寧死」這類說法,但事實上,這也是建立在生命上。要活得有價值,想活得有意義,前提都是:活著。

  如內容摘錄的內容,安樂死合法化與死刑廢除,都關係著人們對生命的看法,都是極端的價值,甚至還會把自殺牽扯進來,同樣都是死,要怎麼死,該不該死,都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以下分兩部分敘述。

  安樂死的合法化,主要是因為現代有許多疾病是會帶來痛苦,又無法根治的,從身體的劇痛、無法控制到動彈不得,都在討論範圍內。患者最後一定會死,卻要白白受苦,還會變成家人的負擔、社會資源的浪費,如果可以安樂死,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不但不會有以上的困擾,更可以讓患者早早解脫,不再受苦。同時支持安樂死者更提出了「死亡權」的概念,人既然有生存權,那也應該有死亡權。其實這樣的說法跟想法都有很大的漏洞,有句話說得好「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能決定生命的寬度」。終其一生,誰也不能肯定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面對永遠的無知,只能把握當下,珍惜每分每秒,充實自己,讓自己活得有意義。當面臨巨大的痛苦,如何面對,才是我們該討論的。死,只是逃避的方式,無法解決問題,也沒辦法讓你快樂,只有積極地,不怕困難的面對自己的人生,才是能真正解決問題。希望安樂死,說得簡單點,就是因為人們感到痛苦,不想面對痛苦,所以想提早死去,這樣的說法,相當的不負責任且不具說服力。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組成單位,負責不同的事情,做著不一樣的工作,有著不同目標,追著不一樣的理想與夢,遇到困難,更應該勇敢地活下去,希望一直存在,只看你想不想追。回到政府的立法,所謂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如果說,這個最低標準告訴你,其實你可以活得不那麼積極,碰到病痛受不了了,一死了之就好,什麼希望不用管,死了就什麼問題也沒有了。這樣的態度,是政府應該灌輸給人們的嗎?如果這樣德觀念在一個國家被貫徹,人們根本沒有活下去的希望,家屬也有極大的機率,放棄罹患絕症的親人,不想為他們花錢,直接剝奪了生存的權利,當我們發現這個死亡權會與生存權相牴觸時,死亡權理所當然不可行。

  想廢除死刑的理由其實很簡單,不外乎一種概念:死是無法回復的。一旦被判死刑,將沒有挽回的機會,生命到此為止,但是我們應該給這個人一個機會,讓他重新再來,改過自新好好做人,為社會貢獻心力;再說,會有誤判的情況發生,萬一判錯了怎麼半?諸如此類的概念其實是只看表面的。就「不可逆轉」的部分來說,其實徒刑也是啊!時間更是一去不復返的政要重要,死不過是種懲罰,最嚴重的懲罰,而回到根本,會被判死刑的人,一定同樣的犯了無法挽回且不可原諒的過錯,而法律就是認定這類不可彌補的過錯必須用死來承擔,死刑才會存在;而在決定死刑的時候,做出裁決的法官當然經過深思熟慮,哪樣判決不必經過縝密的思考呢?死亡的判決會無的放矢嗎?再說,死刑的存在多少會有威嚇的作用,畢竟生命的價值是無可取代的,罪犯一樣知道這點。

  總觀上述論點,其實對生命的看法無關對錯,只看你是否全盤考量並了解,再探討這類問題時,多用別的角度看,能幫助你更了解問題的本質。


討論議題:

  如果說,安樂死是對的,那自殺是不是也是對的呢?同樣是碰到痛苦,一個心理,一個生理,兩者在本質上是不是一樣呢?如果是,那自殺有什麼不對呢?當我們出現在這個世上,並不經過我們的同意,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可以選擇捨棄呢?說,安樂死是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允許,那到底是什麼樣的程度?
  被判死刑的人,真得罪無可赦嗎?罪無可赦的人,真的就該死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