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enews.nownews.com/news/4/news_4368.htm
事件新聞連結
-----
從小時候開始
我就是一個不太關心八卦的人
報紙的影劇版幾乎從來不動
上了大學 用PTT 逛最多的也是笨版
今天算會計算得無聊
到永遠至頂(人氣太高)的八卦版晃晃
最近最熱門的主題好像是國中生打架的事件吧
真的讓我體會到網路龐大的力量...
施暴者的 網誌 全名 相貌 車牌 甚至過去做過的事
全被公開在網路上
(PTT術語動詞叫"神")
鄉民進而攻陷施暴者的留言版 無名
還喊出了"今晚不戰南北戰國中生"的口號
-----
學辯論讓我獲益的其中一點是思考方式和方向的改變
我已經不知道二元論是甚麼很久了
考試中申論要我自由回答是A還是B
我大部分的回答是 "是A也是B" "不是A也不是B"
這次的事件 也試著用這樣的方式探討
-----
從事件本身來說好了
欺負弱勢兒童這種明顯違背經驗法則的道德和普世價值的事就不討論了
來看看鄉民所發起的"聖戰"吧
這不禁讓我想起菁英盃...
丈夫會因為擔心妻子懷孕而產生"產翁現象"
這份資料正方的拆法是
"這是由心裡所引起的生理反應 那如果他是不負責任的丈夫 那不就不會有產翁現象了?"
鄉民對國中生的攻擊會對國中生造成幾點可能的影響
1他們的部落格、留言板 "滿目瘡痍"
2心理上的壓力 (科技版的"輿論")
3可能生活上的不便 (現實生活中的鄉民)
雖然 很多事情問目的是沒甚麼意義的
但是要先想想出發點 才能討論這些影響帶來的結果
鄉民發起聖戰有幾種可能原因
1吃飽沒事幹
2改革-社會關懷
3改革-譴責不良行為
如果是為受害者出一口氣 進而用"攻擊留言板"的方式
使他們的BLOG "滿目瘡痍"
那我想效用是有限的
因為要嗎不打開BLOG 要嗎把網站關閉(還可以再開一個)
一旦"置之不理" 那攻擊等於完全無效 自然也就無法達成目的
相對的 心裡壓力也一樣
如果完全不在意 那自然也不會感受到任何心理壓力了
發起的聖戰 不過攻陷了座空城
"別人生氣我不氣 別人氣死我如意"
(筆者自己惡搞的"莫生氣")
只要能遵循這條 不動怒
鄉民自己也說 "認真就輸了"
如果為了改革 有效的改革
那選擇的方式絕對不會是攻擊他們的BLOG
所以推論
所謂的聖戰 不過是沒事找事做罷了...
-----
剛看完八卦版
有一種"哇靠! 搞不好網路可以被叫做第五權"的感覺
可是自己分析完
網路 還是不夠格獨立
真正要監督制衡 夠被稱為"權"的 還是健全的媒體了
(雖然台灣沒有)
媒體的報導 透過網路資訊的快速傳遞流通所引起的效應
媒體再報導這樣的效應 又造成更大的衝擊
真正產生效果的
其實不是鄉民說了甚麼 做了甚麼
也不是鄉民所說所做造成了甚麼影響
而是"鄉民團結把施暴者部落格灌爆"這件事情
能夠引起注意
對
"引 起 注 意"
這個 應該才是聖戰真正的效果吧!
至於 引起了誰的注意
引起注意之後又怎麼樣
恐怕不是鄉民在乎的了
-----
邊寫文章邊思考
感覺挺不錯的
應該常常寫點東西
不然大腦越來越遲鈍...
總之
我還是喜歡
當個
觀察者
<公告>
更換新樣式 當個新開始
網誌不PO在狀態上 也沒有人氣指數
單純的 知者來
- Apr 18 Sat 2009 11:26
"今晚不戰南北戰國中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